上午6~10时,人的心血管壁在这个时间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起床时一定要遵循“221”原则: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钟;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最后再站起来下地活动。
清晨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 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觉前用60℃左右的热水泡泡脚可以促进足部血管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睡眠。
气温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避免颈部受寒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一定要戴围巾或穿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心绞痛等会随之找上门来。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此外,饱食后不要立马洗澡,要间隔半小时。
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太急,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清早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温热的开水,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颈部散发,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曾发生过脑梗塞的老人,出门更危险。 天气寒冷,超过65岁的老人外出时可以戴个帽子和围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