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康养产业

肖放:“严”“优”并重 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 2024-12-09   点击: 354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近两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作出部署。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要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

《意见》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重点做了两方面部署。在守底线方面,要求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普及新型速测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和全链条管理,扩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建立健全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拉高线方面,提出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修订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标准;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多措并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9年稳定在97%以上,今年上半年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总数达8万个,每年向社会提供认证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带动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迈进。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推进部门规章制修订工作,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重点农产品追溯管理、风险分级管理等新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实施源头治理。累计淘汰或禁用58种高毒高风险农药,对16种限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覆盖率达54.1%。推广“防虫网+”、疏花疏果、保鲜减损等新型种养模式。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2亿亩。三是加强风险管理。遵循广覆盖、早发现原则,持续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实施部省统筹的监测计划。开展超范围用药、跨领域用药、生物毒素污染、收储运环节防腐保鲜等风险评估,制修订13755项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6308项农业行业标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协同联动,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四是健全体系队伍。农业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市前监督管理等具体任务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覆盖涉农乡镇,检验检测机构延伸到涉农县市,部门间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五是治理重点问题。加强重点品种突出问题精准治理,综合运用监督抽查、暗查暗访、日常巡查、批批速测等手段,对非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常规药物超标问题持续加强监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和“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意见》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严”“优”并重,在严监管、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品质、创优质,努力打造高水平监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夯实农安基础。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与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围绕农业新产业、新模式、新技术,增加先进适用标准供给。推动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提质扩面,实现登记药物和风险产品全覆盖。探索制定与质量安全相关的生产过程管控强制性技术规范,创新研制优质农产品标准,补齐产地加工、储运等环节标准短板。淘汰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老旧标准。

二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品质评价与质量分级制度。聚焦“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区和主销区,打造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试点,构建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质量分级指标体系,发布推介优质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引,增强生产主体实施优质化的内生动力。统筹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构建地理标志农产品协同保护和产业培育体系,推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让田间地头的“好产品”转化成消费者口中的“好味道”。


三是强化全过程监管与风险评估。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和全链条管理,全面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覆盖生产消费数量大的农产品、特色小宗农产品,逐步扩大监测参数覆盖面。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实验室条件建设,进一步建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加强对未知风险的危害识别,深化跨学科、跨领域风险评估,对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污染物可能产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开展前瞻性评估。

四是完善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制定出台管理办法,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加快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为核心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管理机制。完善产地农产品追溯体系,推动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农产品追溯先行先试,促进国家追溯平台与省平台或系统对接,实现农产品追溯信息贯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并向市场流通和消费端延伸。

五是提升突出问题治理与应急能力。完善检打联动、行刑衔接、部门协作等违法问题惩处机制。推广“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治理模式,精准整治重点问题品种以及其他问题突出的小宗品种药残超标问题。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常态化持续开展舆情应对,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推广普及新型速测技术,加强胶体金速测技术培训,构建上下协同、反应迅速、信息畅通、处置有力的应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