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健康管理

脚气反复发作,中医教你从根上治

时间: 2023-07-03   点击: 854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民间秘方

脚气这个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拿不住叫人难受,而且还容易反复发作,真的烦人。

脚气学名为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浅层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中医一般认为脚气与湿热、湿毒侵淫等有关,基本上与西医的看法相同,只不过说法不同罢了。事实上,中医在脚气的看法与治疗上更为全面,不仅考虑到抗菌抑制脚气,更意识到促进脚部肌肤组织修复、提高抵抗力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足受湿邪外侵,经气不行、血脉不和而生脚气,治疗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主。很多时候采用中医治疗脚气问题,只要方法得当,其效果往往更彻底。推荐一个治疗脚气的内服方子:取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9克,加水800毫升。先煎煮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四味,煎至药液400毫升后,加入阿胶化开,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此方来源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一书,被称为“猪苓汤”。其主治邪热伤阴、水停不化导致的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下痢、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等症状。现代多用其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急慢性肾炎、肾积水、特发性水肿、脚气等。

方中,猪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本草纲目》记载,猪苓“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小便不利。”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被誉为“除湿之圣药”。

猪苓、茯苓渗湿利水为君药;泽泻、滑石通利小便,泄热于下,为臣药,君臣相配,既能使水气排出,又可疏泄热邪;更以阿胶滋阴为佐药,滋养内亏之阴液。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利湿消肿的功效。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恋邪,使水气去、邪热清、阴液复,脚气症状自除。若配合以苦参20克、干姜4~6片,水煎熬取药汁倒入盆内洗脚,疗效更佳。

对付脚气,可以多尝试采用中药浸泡或湿敷。

临床上皮肤病急性发作期有明显渗液、结痂者,或反复搔抓皮损肥厚者,如果外用软膏,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而采用中药浸泡或湿敷,药液与病损部位充分接触,可让药效充分发挥作用。

脚气若采用外治法,又可分为两种:干性脚气和湿性脚气。

1、干性脚气

干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鳞屑型和角化型。鳞屑型主要症状是增厚的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角化型是皮肤过度角化、粗糙。

干性脚气中药经验方:透骨、生山植、乌梅、威灵仙、枯矾、蛇床子各20克。水煎外洗,每晚1次,每次浸泡30分钟,连用6周。

2、湿性脚气

湿性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水疱型和擦烂型。水疱型的主要症状为脚底和足缘可见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感,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但治愈的水疱周围可继发出新水疱,如此反复发作。擦烂型最为常见,主要症状为脚趾间浸润发白或伴有基底部红斑、糜烂。患者常因剧烈瘙痒而挠抠,抓破后皮损处露出糜烂面,常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组织炎。

湿性脚气中药经验方:白藤皮、苦参、生白术、地肤子、枯矾、蛇床子、黄柏、丁香、甘松各20克。水煎外洗,每晚1次,每次浸泡30分钟,连用6周。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别用错外用药。外用药不易渗透,某些类型的脚气,比如角化过度型足癣,仅仅使用外用药,治疗部位达不到有效的抗菌浓度,疗效不会太理想。这时需要先使角质软化,再用抗真菌药。

再比如一些趾间糜烂型脚气患者,如果直接使用外用药,局部刺激性大,反而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对于脚气问题,我一直提醒患者朋友早发现、早解决且彻底解决。因为脚气本身没有自限性,如果不治疗不太可能会自愈。同时真菌比较顽固,如果不彻底消灭真菌,脚气很容易反复发作,导致问题愈加严重。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脚部卫生习惯。常洗脚,勤洗换鞋袜,穿着透气性良好的鞋袜,避免脚部长期沾水,避免脚部出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