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常发生诗词混淆的情况,明明看起来意境通顺的两句诗,偏偏不是同一首。
比如提及“多情自古空余恨”,有人会脱口对道:“此恨绵绵无绝期”,事实上,两句诗分别出自不同作品中。一句是《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另一句则与一篇小说有关。
《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清·魏秀仁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盛行小说,许多落魄文人都会将怀才不遇的苦闷寄托在笔下世界中,魏秀仁便是其中一位。
他平生历经坎坷,虽“幼承庭训、学有渊源”,但却“久困童子试”,一直到28岁才考中秀才,自第二年乡试中举后,便屡试不第就此止步。
自此为谋生路,辗转多地,做过幕僚、当过讲师。尽管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磨平了他的壮志与热血,但仍掩不住生不逢时的落寞与不甘,于是闲暇之余,索性将心中理想描摹成纸中桃源,为自己贫困潦倒的岁月注入一抹光彩。
魏秀仁创作的《花月痕》,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书中共有两男两女四位主人公。
其中两位男主同样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但一个飞黄腾达、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另一个却怀才不遇、落魄潦倒、患病身亡。
而分别与二人相爱的两位女主,一个被封一品夫人,一个自缢殉情。
两对情侣,一穷一达,命运截然不同,这样的结局无疑是作者的内心写照,既有对真实生活的描摹与忧愤,又饱含文人理想的追求与憧憬。
而书中第十五回,女主为男主写下的这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更是精华所在,道尽魏秀仁的生平体悟。
诗中说,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总会留有遗憾,而越是美好的梦越容易醒来。这样的痛苦并非拈花一笑就能解脱,人生无常好似那飘飞的柳絮居无定所。
今日尚且相聚,明日又要别离,那题在屏风上的诗句仿若在嘲笑世人的无力。原来世间最撕心裂肺的痛苦不是匆匆离别,而是有缘无分好梦成空的转瞬即逝,每每思及,总叫人泪洒衣衫。
如果说“多情自古空余恨”说的是为情所困之人的心绪辗转,那么“好梦由来最易醒”则是人间永恒不变的境遇唏嘘。
正如白居易在《简简吟》中所写:“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生无常,是烟花易逝,是良辰不再,是容颜凋零,是壮志难酬。
往昔那些满怀憧憬的美好畅想,在复杂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就像才华横溢的魏秀仁一生潦倒郁郁而终,就像胸怀天下的白居易历经贬谪热血渐熄。
他们在社会的重击下,学会了收敛心性,学会了谨言慎行,他们感慨着万事颠簸彩云易散,却又忍不住为躲在心底的那份少年理想留下一方山水。
于是,他们妙笔生花,在冷暖人间寻到了治愈心灵的桃源。
此后,恍然大悟,原来,生活并非只有一种答案,或许好梦易醒,琉璃常碎,但在得失之中,已然蕴藏着新的力量,那是面对残酷现实的勇气与沉稳,亦是对抗苦难的热血与从容。
人们常说:“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但其实,只要放下对过往的执念,便能在今天的琐碎中寻到璀璨烟火。
不必烦忧“好梦由来最易醒”的短暂与无常,因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知足常乐的心境,正是抵抗一切风雨与变化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