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中医名家

【代表委员声音】张伯礼代表:加快启动针灸大科学研究计划引领学科发展

时间: 2023-03-07   点击: 1289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中国中医

image.png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针灸目前面临国外产业化和‘去中国化’的严峻挑战”,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提出,从针灸学科的国际发展和话语权来说,都需要积极实施“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以引领国际针灸学科的学术发展。


张伯礼指出,针灸是我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发展方向并取得突破的原创性学科,其所蕴含的生命科学规律正在被逐渐认识,但当前,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西方针灸学派挑战传统针灸理论,出现从理论上“去中国”化现象,并以科学针灸和医学针灸为名对传统针灸提出了种种挑战。


张伯礼介绍,从2015年起,我国已经开始实施针灸研究大科学计划,并召开一系列会议,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未来,针对针灸大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张伯礼建议,一是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建立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方法。他指出,针灸临床治疗具有动态性、个体化特性,梳理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症,根据针灸临床特点和针灸方案的成熟度,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方法,产生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同时,建立针灸临床证据体系评价方法,将现有证据梳理分析,建立证据体系,利用证据编撰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服务。同时形成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结果报告和评价规范。


二是聚焦针灸基本科学问题,系统开展穴位对机体调控规律研究。他认为,穴位对机体调控的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穴位作用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特征,研究穴位局部、靶器官和全身整体的调节效应,开展穴位对机体功能调控规律研究,系统“解码穴位”。根据以往对“穴位”在健康时处于“休眠状态”,而病理变化时穴位因牵涉性激活导致“敏化状态”的认识,结合刺灸法、得气和机体功能状态等开展研究。从体表三大系统:皮肤固有“皮−脑轴”系统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体表存在激活抑制疼痛的“闸门”;“体表-内脏”的特异联系等方面,探索针灸穴位的局部、靶器官及全身效应,系统阐明针灸治病的科学机制和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