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康养资讯

实施节能低碳升级改造 做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行动派

时间: 2021-11-30   点击: 525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未知

钢铁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材料,钢铁行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以下分别简称《意见》《通知》)两份文件,明确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工作的方向、要求及措施,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对于有效提升钢铁行业能效水平,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务实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钢铁工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政策方向目标明确,引导钢铁节能低碳发展


(一)《意见》和《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钢铁行业节能低碳的目标和方向。《意见》和《通知》工作部署更加科学、任务更加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从高定标、分类指导;对标改造、从严监管;合理施策、平稳有序。有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为双碳目标实现夯实基础。


(二)《意见》和《通知》是钢铁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和《通知》发布对健全产业体系、稳定市场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知》通过标准引领、能效分级、细化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将有效平衡控能、控碳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产业安全的关系,有力推动项目能效提升达标,遏制高耗能项目不合理用能,引导和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三)《通知》是落实《意见》的重要抓手。《通知》统筹考虑钢铁行业等重点领域实际情况,聚焦钢铁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和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分类指导、差异化管控、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标准。


(四)《通知》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引。《通知》明确了能效达到基准水平以上是对企业的硬约束目标,力争标杆水平是企业的奋斗目标;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用能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政策遵循。未来能效水平的高低将成为影响企业能否享受阶梯电价、高质量金融服务等的参考依据。


二、聚焦钢铁行业重点领域,务实推进节能低碳升级改造


(一)标准引领,有据可依,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通知》确定了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这些指标的确定使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为清晰,行业能效相关改造升级和精细管理将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能效分级、分类施策,避免“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通知》统筹考虑双碳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科学引导和提升高耗能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充分考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等因素,强调要稳妥有序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切实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


(三)奖限结合,优胜劣汰,加快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通知》有奖励有限制,对节能减排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落实节能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能。该政策的实施,将加快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三、引导钢铁企业主动行动,务实制定实施节能低碳行动方案计划


钢铁行业要深刻认识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工作的重要性,对标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积极开展能效提升工作,为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和气候容量约束,为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一)积极组织行业力量,稳步推进“双碳”达标工作。今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并成立“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钢铁行业要进一步凝聚行业力量,加快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二)巩固节能减排已有成效,深度挖潜提高行业能效水平。钢铁行业要加快提升企业余热余能自发电率,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的技术,促进高能效转化工艺、装备、管理技术开发及应用;鼓励钢铁企业及以钢铁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建设智慧绿色微电网。推进能源管控系统优化,通过精益化管理节能降碳。


(三)利用低碳转型契机,全面提升钢铁行业发展质量。以绿色低碳产品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以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有效供给水平,以清洁能源和绿色原料构建或优化流程结构,以清洁能源和绿色原料构建或优化流程结构,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新型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蚀、耐磨、耐候等特点的绿色低碳产品,努力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正处关键的历史转折期和新发展阶段,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在现实中已对钢铁发展构成实质性约束,如何跨越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新理念、新战略、新格局、新创造,新贡献。中国钢铁行业要共同务实行动,以低碳转型契机,加速推进钢铁绿色高质量发展。


污泥资源化制备非金属陶粒技术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处理厂污泥,河道淤泥,河湖底泥,建筑渣土,工业固废处理迫在眉睫。国家于2020年9月新修订的《固废法》正式实施,提出了法律监管处罚量刑的严格要求。

为彻底解决污泥污染问题,促进成熟先进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经过近5年的具体项目工程化验证,新推出“环境友好型绿色领跑者技术——污泥资源化制备无机非金属新型建材陶粒。它是一种具有微孔状的轻质颗粒,呈圆形、椭圆形球体或不规则碎石形,具有质轻、高强、保温、隔音、抗震等作用,可替代沙子、石子作为人造轻集料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水体治理、高铁吸音、建筑节能、透水砖,无土栽培等多个领域。

image.png


产品特点



资源化再生产品的主要特点为:(1)密度小、质轻;(2)保温、隔热;(3)耐火性优异;(4)抗震性好;(5)吸水率低,抗冻性能和耐久性能好;(6)抗渗性优异;(7)抗酸,碱集料反应能力优异;(8)适应性强。


特殊用途



根据用途不同和市场需要,可以生产不同堆积密度和粒度的陶粒产品(超轻陶粒、结构陶粒),也可生产有特殊用途的陶粒,比如耐高温陶粒、耐酸陶粒和花卉陶粒等。


领域范围



近年来随着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陶粒制造和应用技术的提高,应用范围更加宽广,重点领域包括四大类:

(1)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内墙板等构件,可有效降低建筑自重,同时隔音、保温、抗渗等性能较传统构件大幅提升,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2)建筑节能:超轻陶粒制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墙体保温、屋面保温、隔音等领域,其较低的导热系数,较好的阻燃性能必将在建筑节能领域得到长足发展;

(3)环境治理:围绕陶粒产品所形成的环保产业链,其上游生产环节可以实现协同处置污泥等固体废弃物,下游陶粒产品可应用于土壤修复、水体治理等领域;

(4)海绵城市:陶粒微孔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蓄水功能,陶粒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强度,作为海绵城市蓄水、透水材料施工非常方便,是一种理想的“有强度的海绵体”!

我们的合作模式多元化,基本采取BOT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在有条件的城市(日产生污泥量达100吨为起点),镇县办厂。此项目作为地方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活跃地方经济的绿色环保项目广受欢迎。

为扩大应用规模,我们竭诚欢迎各个城市政府、招商局,住建、水务,环保等相关部门洽谈合作,共同为我国固废、资源化,变废为宝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