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峰值25%。老年人对健康有了越来越多的新需求,我们需要形成医养结合的服务网络以适应新国情下医养结合体系的建设,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很有必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陆杰华,在11月 8日上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举行的专家智库论坛上介绍。
陆杰华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
第一,它是嵌入在社区内部、规模较小,可以为高龄自理老人提供失能失智预防宣教和培训,延缓需要第三方照护的进程的机构。
第二,它能为居家轻、中度失能长者提供与机构相同的专业照护服务与短期寄养。
第三,它能够为大病出院无法立即回家,或家属因长期照护压力释放所提供的短期寄养服务(包括日间照护)。
第四,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可以为中、重度(医疗轻度依赖)老人提供机构内长期照护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养老设施。
社区嵌入型养老机构以预防老年人慢病,减缓老年人能力衰退促进生活自理,努力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尊严为目标,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可以优化医疗照护资源在社区养老平台上有效配置的新型医养模式,但目前的发展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老人的不信任,医保等政策性支持与补贴的缺位,高昂的人力成本,机构准入门槛缺乏弹性等问题确实是目前发展的困境。”
“其实,我们可以从社会力量角度、政府角度、老人群体角度、政策角度四个方面进行破题。”陆杰华认为,所谓社会力量角度,就是要发挥社会组织的“造 血”机能、发挥市场和第三部门的作用;政府角度,是指政府要做好平台搭建、渠道落实的工作,将养老护理适度纳入医保,简化审批手续,明确服务标准,建立健 全机构的评估制度、准入与退出机制。
在老人群体角度层面,就是要加强医养理念的宣传、提升老人的信任感信任感,宣传健康老龄化理念;最后是政策角度,陆杰华强调,民政与卫健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培养医养结合领域专业人才,引导医护人员向农村与基层社区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