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康养文化

让“作揖礼”成为会场新时尚

时间: 2020-05-15   点击: 598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中国流通党建网

    “作揖礼”是中国社交文化的仪式,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载体。因疫情防控要求而推迟的2020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会场新时尚“作揖礼”在浙江衢州出现,双手互握合于胸前,男同志左手覆右手,女同志右手覆左手,身体向前屈作揖的古礼再现衢州“两会”的会场。当前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见面不握手改为“作揖礼”,亲临其境领悟“拱手作揖”中的谦让美德、礼仪之邦、文化自信。


  “拱手作揖”传递中国谦让美德


  “孔融让梨”是中国儿童“谦让美德”的启蒙教材,谦让从此注入我们的心中,“谦让美德”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公交车上一个不起眼的让座动作,却潜移默化把谦让美德传递给整辆车上的每个人;斑马线上一个自觉的让道行为,却自然而然把谦让美德传递给十字路口上的每个人;会场内一个优美的“拱手作揖”,却余音缭绕把谦让美德传递给会场内的每个人。正是有中国人民谦让美德,才有“有容乃大”的包容胸襟,才有千年文化的连绵不断,才有超凡震撼的会场会风。


  “拱手作揖”彰显中国礼仪之邦


  “礼,与其奢也,宁俭”。简单的“拱手作揖”是中国千年社交文化的沉淀,不用奢华的渲染,朴素的拱手作揖就彰显了中国的礼仪。我国疫情暴发时,日韩等国主动伸手,在捐赠给我们的物资上贴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胞”等中国古代诗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日韩等国暴发疫情后,中国立即向这些帮助过我们的国家捐赠病毒试剂盒等物资并无偿共享抗疫经验,也在这些物资上贴上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等暖心的诗词。正是中国人民以礼待人,才有见面作揖的优美画面,才有和平共处的平等外交,才有礼尚往来的相互扶持。


  “拱手作揖”诠释中国文化自信


  泱泱华夏,巍巍中华,拱手作揖在中华大地流传近千年之久,是中国的古礼,也是中国文化之一。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特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实践智慧的和历史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文化的软实力逐渐变得强大,细品中国文化,有许许多多文化精华可以继承,端午节、剪纸影、武术、汉服……都再次掀起了一场中国文化热。因新冠疫情影响,拱手作揖文化取代见面不能握手的社交尴尬,既不失于礼,也传达了友谊之礼。正是中国人民增强文化自信,才有中国浓烈的本土味道,才有名人辈出的全新时代,才有绵延不竭的力量源泉。


  会上有礼作揖,会下相见作揖,这一鞠躬使中国文化流露在人与人之间,“拱手作揖”虽然是一种被动选择,也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选取,而且还传递着中国谦让美德、彰显中国礼仪之邦、诠释中国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