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时政资讯

战“疫”中,瞧瞧咱中医的位置

时间: 2020-03-27   点击: 703 次
记者: 未知   作者: 未知   来源: 中红网

640-1.jpeg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汉药中医医院医务人员配制预防新冠肺炎的中药茶饮剂。徐培钦摄(人民视觉)

3月的武汉,芳草萋萋,樱花盛开——这座被病痛折磨的城市,开始渐渐恢复元气。

截至3月23日,湖北及武汉已连续5天没有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荡涤新冠肺炎“邪气”,中医力量功不可没。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迎战疫情,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超九成,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医答卷”,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智慧”。

只要有阵地,中医就能有作为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迎来首批中医国家医疗队,队员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苑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这支医疗队犹如暗夜里的一束火光,激发出中西医结合的新能量。

进驻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面临着棘手的难题:没有中药房,没有中药饮片和中药颗粒剂,没有中药处方信息系统。在这片“不毛之地”,他们安营扎寨,全面接管南楼一病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的病区,成功开辟了中医药防控新冠肺炎的战场,使中医药能够与西医协力合作,共同防控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药并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中西医结合,成为防控新冠肺炎总体战的主旋律。

“寒湿疫在近300年来已很罕见,能否准确把握病机是对中医人的一次大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王永炎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助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挺进武汉,他最大的担心是“病因”能否看得清、“病机”能否抓得准、方药是否能见效。他提出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的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组建中医病区,确定中医定点医院,中医队伍成建制介入,成为疫情阻击战的标志性事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三版到第七版,中医药方案日臻完善。

随着武汉疫情大面积暴发,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果断决策建设方舱医院。中央指导组专家张伯礼和刘清泉写下“请战书”,要求中医药进方舱、中医承办方舱。随后,江夏方舱医院交由中医接管,张伯礼任总顾问,刘清泉任院长。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江夏方舱模式”由此形成。

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运行26天,收治患者564名,治愈出院394名,从中药、针灸到太极拳、八段锦,整个方舱弥漫着“中药味”,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感染”的目标。在张伯礼看来,江夏方舱医院为中医战“疫”积累了规律性的经验。事实证明,只要有阵地,中医就能有作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张忠德说,中西医结合治疗,1加1大于2。中西医救治“组合拳”,成为中国战“疫”的独特优势。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作用

1月24日,仝小林到达武汉后,在各大医院会诊时,一幕幕场景让他非常震惊——每个大医院的发热门诊挤满了人,患者在阴冷的风雨中排着很长的队。“社区如果不把那些轻症甚至疑似患者控制住,一旦发展成为重症,再多的医院也不够!必须切断疫情源头,社区是第一关口。”仝小林说。

当时,武昌区形势非常严峻,在1月下旬高居全市发病率之首。仝小林意识到,只有尽快让每一个病人都吃上中药,才能阻断疫情蔓延之势。他与当地专家充分讨论后,拟定出通治方——“武汉抗疫方”,适用范围是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疑似病人和居家隔离的发热病人。

用药如用兵,治疫如救火。武汉新冠肺炎指挥部医疗救助组下发通知:2月3日24时前,武汉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由政府签发文件大面积发放中药救治病人,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在武汉地区,武汉抗疫方(1号方)、清肺排毒汤(2号方)以及化湿败毒方(3号方)实现了社区全覆盖。仝小林介绍,服用中医通治方,高危人群可以预防,轻症不至于转重症,重症不至于死亡,为治疗留出很大的“缓冲带”,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

数据最有说服力。1月28日,武昌区疑似病例确诊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隔离点实行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确诊率下降到30%左右,到3月5日下降到3%左右。

新冠病毒很狡猾。咳嗽、发热、乏力、喘促、咽干都是新冠肺炎的症状,但是,有人低热病情严重,有人高热却病情较轻。高效集中救治大批被感染者,需要因病施治、对症下药。在通治方的基础上,江夏方舱医院对一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实现“一人一方”。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成为实现“一人一方”的关键。该系统可以提供党参、茯苓、金银花、黄芩等305种常用中药,5分钟内自动按照药方将多种中药浓缩颗粒剂生成简易药盒,患者每次只需要打开药盒中的一小格,用温水冲服。

“大水漫灌”加“精确滴灌”,同病同治加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作用。凡是中医药介入早、参与度高的地方,患者的病亡率都相对低。实践证明,中医药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器”。

疗效证明了中医的位置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战“疫”史。每一次瘟疫到来,中医都能“扶正祛邪”。

疫情之下,全国中医界同舟共济、尽锐出击。5批中医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中医人的身影遍布武汉多家定点医院。72岁的张伯礼,64岁的仝小林,52岁的黄璐琦,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颜芳第一次查看病人,未曾想在诊疗时遭遇尴尬:“我们穿着防护服到病房诊疗,刚开始病人以为是西医查房,当我们介绍说是来自广东的医生,给大家开中药。结果,有位男患者当场拒绝,说他们不吃中药。”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最有说服力。颜芳拍过一段红遍网络的短视频,有位老奶奶吃药后感觉浑身“很舒服”,认为中药“很神奇”,竟然舍不得吃。汉口医院的患者对中医的态度发生了“大逆转”。原来无人问津中药,很快变成了抢手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