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面世后能成为高等学府的教材实乃不易,作者也没有想到此书会成为多所高校的教材。这本热销书名为《信息可视化设计》,由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周承君主导撰写,与其广受读者青睐的《文创产品设计》《设计心理学与用户体验》同属“汇设计丛书”系列。此书一出版,就引起社会方方面面尤其学界的高频关注。
着力深耕教育,祟尚著书立说,一直是周承君副院长向社会向学人“传经送宝”的不懈追求!此书出版后,他感慨颇多,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他将其在信息可视化领域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熟稔融于书中,向广大读者传达出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视野与识见。再加上广东省湛江科技学院设计教师姜朝阳,医学可视化从业者、设计教师王之娇的共同构思与合作创作,进一步拓展了著作的广度与深度,使全书在拥有开阔的学术视角的同时也能够立足于市场实践前沿。

信息可视化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是一个贯穿了科学与理性思考的设计门类,能够将缜密的逻辑、严谨的数据与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有机统一。纵观全书,不难发现该书精准把握了这一本质特征。在设计创作路径的阐述中,作者辅以深入浅出的案例与图解说明,从思维、结构到视觉以层层递进的逻辑一一展开。探讨既包括了由创意思维激发的观点表达,也介绍了由计算机图形学编码理论支撑的视觉转译手法,完善了可视化设计的方法论。

经过一番细细品读,我觉得《信息可视化设计》
一书,是一种通过图形、图像、图表等视觉元素全面呈现和传达信息的好方式。它用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将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数据和信息以直观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种方式现已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商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政府机构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书中力求调动各种元素和技术手段包括历史长河形成的色彩、形状、线条、纹理、位置、大小和比例等传达信息,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更全面地理解吸收《信息可视化设计》。
读罢此书,我有一种在历史中“读”《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感觉。作者在创作中选取关键时间节点、事件,以清晰的逻辑串联起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脉络。回溯历史——从壁画岩刻、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符号图表,再到多学科的理论完善、多媒介多形式的信息表达——可观信息可视化的发展本质产生于人类间信息交换的迫切需求。因此,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开拓史和文化的繁荣史。
博学多才,应用多学科理论建立系统认知,是《信息可视化设计》广受社会各界读者欢迎的又一鲜明特点。信息可视化是否只属于设计范畴?我想这是众多初学者常有的困惑,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信息可视化根植于设计学科,但同时需要包容传播学、符号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作者依托此书详细梳理了个中关系,系统整合了坚实的学理基础。因此,当我们探讨信息可视化时,还应该思考其受众、目的,以及选择何种视觉转译方法可优化信息的传达效率。
不仅如此,作者对信息可视化未来趋势的洞察同样值得关注。书中强调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将新兴技术融入未来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图景,通过更深刻的跨学科研究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这需要更多读者积极投身于这一领域,将其融入时代发展大流,为智能时代构建更为迅捷、高效的沟通渠道,助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总之,这部著作既是一部面向视觉与文化研究者的学术参考,也是一本适合设计专业学生的优质教材。其层次丰富的内容、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述以及美观新颖的说明图解,将有助于消除专业壁垒。即便为非设计背景的读者,也可将其视作一本指导如何将日常沟通中的不可见变为可见,从而提高沟通效率的系统工具书。
作者 李德金 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红色文化党建网、中国中医药康养网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