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康养资讯

人民论坛锐评 | 对“三拍”干部说“不”

时间: 2025-08-25   点击: 19395 次
记者:    作者:    来源: 人民论坛网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警惕“三拍”干部背后的政绩冲动》指出,近期通报的典型问题中,“三拍”干部并不少见: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建设文旅项目;背离实际需求斥巨资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擅自扩大公共卫生间修建面积进行豪华装修……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结果是贻误了事业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千年古训如明镜高悬,映照当下。《尚书》强调“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阐明成就伟业离不开脚踏实地、勤勉实干;《论语》有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直指言过其实、行不践诺之弊。《四哀诗》更是警示“为官避事平生耻”,道出为政者须扛责在肩的要义。这些箴言精准勾勒出“三拍”作风的虚妄、轻率与卸责本质,至今振聋发聩。

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干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这不仅是对城市工作的精准把脉,更是对部分党员干部作风顽疾的深刻警示。

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三拍”干部作风浮躁,不仅“拍”坏了党风政风,更“拍”散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有的干部为博取投资青睐或项目落地,对潜在风险视若无睹,张口便是“没问题”,招商引资时轻易许诺,结果事后出现优惠政策断供、规划久拖不决等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使营商环境遭到破坏。有的干部习惯于“办公室里定乾坤”,足不出户、闭门造车,不察实情、不重数据,仅凭主观臆断或一腔热情便草率定夺,暴露出治理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欠缺。更有甚者,面对决策失误或执行受阻,推诿塞责、久拖成疾,留下难解“后遗症”。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须有新担当。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不切实际、不加思考、不负责任”的“三拍”行为,锤炼“谋实策、践实诺、扛实责”的过硬作风。主动弯下身子、迈开步子,在街头巷尾倾听原汁原味的民声,从生活烟火中捕捉真实生动的民情,对一手资料抽丝剥茧、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所需所盼。谨记“轻诺必寡信”,重大承诺必经科学论证与风险评估,挤干不切实际的“水分”;兑现承诺时要少一些留有余地的思维,多一些志在必得的决心,以“言必信,行必果”的韧劲,将纸上蓝图一步步化为惠民实景。常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感,敢于担责而不回避推诿,勤于担责而不消极懈怠,尤其是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更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纠偏正向,以“新官理旧账”的胸襟主动破局。

让“三拍”干部“失去市场”,组织部门须精准发力,以实为先、以实为要、以实为纲,时时刻刻把“实”的导向立稳树牢。要坚持严管有力度,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常敲思想警钟、常紧纪律之弦,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做到“一律”之下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坚持厚爱有温度,完善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各项措施,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三拍”失去生存土壤,真抓实干必能蔚然成风。党员干部要坚决摒弃见风使舵的投机思想、急功近利的焦躁心态、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真正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在崇实、务实、求实、做实上下功夫,以实绩实效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